人貴三得:靜得下心、沉得住氣、拐得了彎
老人們常說:“人貴有三得,靜得下心,沉得住氣,拐得了彎!
仔細想想,確實如此。
人這一生,不如意之事,十常八九,會遇到合不來的人,也會經歷不順心的事。
能擁有一個好的心態,遇事平靜淡定,想得通,放得下,才是一個人最好的貴氣。
1.靜得下心,能生智慧
《昭德新編》中講道:“水靜極則形象明,心靜極則智慧生!
水面平靜,能投影出萬物;內心平靜,會有智慧產生。
人生這場修行,修的就是自己的心,當內心清明,空無一物,沒有外物干擾時,事物的本質就會顯現,所有的問題都會找到答案。
有一個年輕人,進京趕考了三次,都沒有考中,煩悶失意,不知道該不該繼續考試。
于是,他來到一座道觀:
問道長說:”道長,我屢次不中,還要不要參加考試呢?“
道長說:“你說這池中的水,要是渾濁了,能不能看清池底呢?“
年輕人若有所思的說:“不能看清楚!
道長繼續說:“人就好比這水,若是心不平靜,自然看不清方向。其實你心里有答案,只是被雜念糾纏,難以辨明!
年輕人聽后,很是高興,從此靜下心來,安心讀書,三年后上榜高中。
《道德經·第十六章》中講:“致虛極,守靜篤,萬物并作,吾以觀復!
心極靜時,自然的規律就會顯現,大道的本質就會清晰。
一個人,若遇事能靜下來,就能洞察是非,辨清方向。從而少走彎路,擁有順意的人生。
2.沉得住氣,方顯格局
《道德經.第六十四章》中說:“慎終如始,則無敗事”。
事成于謹慎,敗于著急。
一個人,要是能夠自始至終,不驕不躁,遵循事物的發展節奏,就會心想事成。
而一味圖快,不理會客觀規律,違背道法,便很難成事,甚至會給自己招致災禍。
歷史上,王安石在擔任宰相期間,主張推行新法,提倡改革,也得到了皇帝的支持。
只是太過于著急,得罪了很多權貴。
最后,導致變法失敗,自己也被迫罷相,遠離京城。
當時,權貴的勢力很大,若是順應當時的局勢,沉得住氣,緩慢推行,或許結局就會不同。
王安石后來也說道:“緩而圖之,則為大利。急而成之,則為大害”。
沉得住氣,認清局勢變化,才能洞悉全局,行穩致遠。
曾國藩曾說:“從容安詳,為處事第一法!
春種夏長,秋收冬藏,自然萬物都有時節。
為人處事也是這樣,從容淡定,順勢而為,才能立于不敗之地,才是真正的大格局。

3.拐得了彎,才是境界
《道德經·第八章》中講道:“賢者應事而變,達者順天而生!
聰慧的人,隨著事物而變化;通達的人,順應天意而改變。
萬事萬物都在變化,不執著于外物,不糾結于得失。物來則迎,事去則散。拐得了彎,才是一個人修煉的最高境界。
“財神”范蠡,就是一個活得通透的人。
他幫助越王勾踐,實現復國大業后,在封賞的前一夜,看出越王并非真心待人,如果留下來,會有大禍來臨。
他沒有貪戀權力,也沒有埋怨不舍,而是選擇乘船悄悄離開,從此,隱姓埋名,棄官從商。
而好友文種,不聽他的勸告,放不下榮華富貴的生活,最后被越王賜死,不得善終。
人生在世,遭遇無常變化,不癡迷表象,懂得放下;不抱怨命運,能夠轉彎,才是最頂級的修為。
林語堂說過:“明智的放棄,勝過盲目的執著!
放棄不是懦弱,轉彎也不是退縮。而是歷經世事的一種通達,看遍浮華的一種冷靜。
人生,學會了轉彎,便能走得長遠。
▽
三毛說過:“刻意去找的東西,往往是找不到的。天下萬物的來和去,都有他的時間!
天道輪回,自然皆有定數,人生也有時節,不用太著急,不必太執著,活在當下,做好該做的事。想要的自然會到來。
迷亂時,靜得下心,才有智慧;
做事時,沉得住氣,才能成功;
困境時,拐得了彎,才是境界。
- 上一條:官宣!74種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目錄
- 下一條:金皇冠針頭